楚霸王墓,位于東平縣舊縣三村東側(cè)高臺地上。墓區(qū)三面群山環(huán)抱,南有汶水之波,北有鏵山之秀,景色優(yōu)美。
霸王墓,當?shù)厝艘喾Q霸王墳。墓在墓區(qū)偏北處,原存封土直徑100余米,高10米左右,前為神道,神道前碑刻4方,漢柏數(shù)十株,惜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大部分被毀掉,遂辟為學校、果園和民房。今墓前有一殘存碑刻,其碑文曰:“楚霸王□□,一劍亡秦力拔□,重瞳千載孰能攀。秋風蕉鹿行人憾,□寢于今草亦斑。……戊申之春,余來守汶陽,過谷城見村碑苔蘚,古?!酢?,詢諸士人亦為□之墓……凄風瑟瑟,曾無過而……”。字體為行楷陰刻,頗有宋代瘦金體的風韻。
關(guān)于項羽墓,《史記》《資治通鑒》《水經(jīng)注》《括地志》《皇鑒》等史書均認定其所葬地在谷城,即今舊縣鄉(xiāng)舊縣三村。秦二世元年(209年),項羽與其叔父項梁在吳中反秦,并率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,大敗秦主力章邯于古東阿谷城,占據(jù)此地及魯西南一帶,直至項羽烏江自刎,此地仍為其親近部將所守?!稏|阿縣志》記載:楚霸王墓在縣城南(古東阿縣),即現(xiàn)在舊縣三村。
楚霸王項羽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(nóng)民起義領(lǐng)袖,是他的軍隊打敗了秦主力章邯,促使秦王朝走向土崩瓦解,對中國歷史的發(fā)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,因此,他的形象被歷代人敬仰。千百年來,當?shù)厝罕姺昴赀^節(jié),都自發(fā)的到霸王墓前祭掃,以祈福免災(zāi),而且還演繹出很多神話傳說廣為流傳,體現(xiàn)了廣大民眾對楚霸王這位“力拔山兮氣蓋世”英雄的崇拜之情。尤其是后來的文人名士多有前來憑吊楚霸王墓者,并留下許多不朽詩文。如清代進士、德清人俞樾在《項王墓》詩中有“已置頭顱生贈客,還留魂魄戰(zhàn)死神”之句,清洪亮吉(乾隆時進士)曾專程來尋訪項王墓,并撰《東阿西楚霸王墓記》一文。清乾隆年間的武英殿書簽官、著名詩人黃仲則的《東阿項羽墓》詩(見中國古典文學叢書《兩當軒集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),更抒發(fā)了對項羽的懷念之情:
將軍之身分五體,將軍之頭走千里。
擲將贈友歡平生,漢王得之下魯城。
可憐即以魯公瘞 ,相間重瞳炯難閉。
至今燐火光青熒,猶是將軍不平氣。
昔奠絮酒烏江頭,知君毅魄羞江流。
懷古復(fù)過彭城陌,知君英靈愁故國。
兩地招魂不見君,卻從此處吊孤墳。
美人駿馬應(yīng)同恨,多少英雄末路人。